“十五五”期间银行业发展前瞻研究 | “十五五”规划系列文章(十一)

中国银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绩显著:资产规模保持增长,贷款规模平稳扩大,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提升。但伴随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总需求降温,总供给保持稳定,银行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在过去的几年里,银行业所面向的客户结构及需求、所处的金融和社会环境以及可利用的技术与资源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银行业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展望“十五五”,银行业将面临多重挑战和机遇。

 

因此,银行业需要准确定位,坚定信心,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在稳健经营中谋转型,在主动转型中求发展。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战略共识,未来银行将更加重视规模、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围绕提升客户经营能力、优化业务结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降本增效、风险“降旧控新”等关注中长期发展质量的举措将成为银行的战略工作重点。

 

正略咨询基于过往银行业(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等)咨询项目经验和行业研究成果,总结研判“十五五”期间银行业十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

 

低利率时代已经开启,银行净息差收窄趋势加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将成破题关键。

 

息差大幅缩窄、侵蚀银行主体的利息收入,低利率环境将持续给银行业经营带来压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与一季度保持一致,创历史最低水平,银行业利润增长明显放缓。银行业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持续面临息差收窄挑战,净息差压力将倒逼银行积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业务转型。

 

因此,银行应做好不同周期的资产负债管控,优化负债端结构,力争降低负债端成本。同时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产品、服务、模式和管理创新,采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

 

趋势二

 

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金融赋能科技创新,银行业应助推科技金融,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科技金融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引导资金流向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赋能科技创新,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轻资产、高科技、快成长的产业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力。近年来,诸多银行大力开发专属科技信贷产品,创新专营信贷体系,设立专营机构和服务团队,实现差异性、定制化产品支持与服务。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均超过四成,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5%。

 

服务新动能企业需要定制化、综合化的投融资解决方案,银行传统的授信和风控逻辑受到挑战;而传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重组、升级也将带来新的业务机会,要求银行具备更强的行业洞察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更高效的跨界合作和协同创新能力,在方案设计、投商联动、朋友圈打造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未来银行应助推科技金融,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多维协同生态圈的构建,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科技企业成长,持续优化授信和风险评价体系,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

 

趋势三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中孕育着百万亿元级的投融资机遇,银行应寻找新业务成长机遇,在未来战略规划中设计清晰可执行的碳中和发展路线图。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已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驱动力。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34.8万亿元,同比增长28.5%,绿色债券累计发行3.71万亿元。预计未来10年内绿色贷款余额复合增长率或将超过20%,成为增速最快的贷款类型之一。

 

银行应在碳中和相关金融服务中寻找新业务成长机遇,在未来战略规划中设计清晰可执行的碳中和发展路线图,着力构建绿色金融产品全流程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绿色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强化绿色金融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加快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持续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趋势四

 

金融回归本源主基调,服务实体经济要求更实,持续支持普惠金融,银行应根据自身发展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坚持市场化方式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银行业是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主力军。银行业普惠金融市场服务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大中小银行共同服务的新格局。总体看,大型商业银行发挥“头雁作用”和网络优势,下沉服务重心,向农村、偏远地区延伸拓展金融服务;中小银行扎根当地,细分市场,深耕“三农”和中小微企业;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根据职能定位加大对特定领域的普惠金融支持。

 

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70.9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1万亿元;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78%。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正式取消了“两增”的量化指标限制,小微金融服务正在朝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未来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增长,短期看资源投入,中期看机制,长期看金融科技运用,普惠金融业务竞争和分化加剧,供应链、产业链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风口。银行应根据自身发展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增强政策的针对性、连续性及衔接配套,坚持市场化方式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趋势五

 

低生育率伴随人口老龄化,银行需要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适应新的客户需求。

 

人口老龄化与低生育率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3亿,进入中度老龄社会。预计2030年中国年长人口消费总量约为12万亿元至15.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例将提高到8.3%-10.8%。

 

人口结构发生巨变,银行的核心客群逐渐步入老年,差异化的金融需求涌现。年轻客户群体更倾向于使用移动设备和网络平台进行金融交易。银行需要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适应新的客户需求,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为年轻人提供线上银行服务、移动支付和个性化金融产品,以应对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趋势六

 

银行业监管趋严趋细,监管要求更严格,监管领域更广泛,银行需要健全内控合规长效机制,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银行业监管文件密集出台,以推动银行抵御风险、规范发展和积极转型为主旋律,涵盖宏观审慎、公司治理、利率管理、金融标准、房地产金融、金融科技、资产管理、地方隐性债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

 

从当前客观经济金融形势看,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机构监管不断趋严、趋细是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必然而迫切的要求。银行需要加强内控合规建设,完善公司治理,优化资本结构,强化风险管理,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趋势七

 

经济下行压力加速风险暴露,银行必须提高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加强风险防控和化解力度。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保证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性任务,地方债务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风险传递共振等是当前的重要金融风险,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与难点。

 

在持续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同时,银行业还需深化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前瞻主动地管控资产质量,强化公司治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趋势八

 

中小银行的“兼并潮”仍将持续,如何通过兼并重组以及业务模式创新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将是中小银行需要持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今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农村中小银行监管司发文表示,“加快推动农村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减少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数量和层级,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因地制宜优化机构布局,重塑经营机制,促进风险持续收敛”。

 

据统计,全国共有中小银行3912家,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几类中小银行机构,总资产110万亿元,占银行业整体总资产28%。随着当前趋势的发展,大量中小银行可能消失,一些银行可能会倒闭,一些则会被兼并或吸收。大型银行会变得更加庞大,可能会吸收一些小型银行。一些城商行和农村信用社可能会整合成更大的实体。

 

趋势九

 

在资本新规背景下,银行业应强化资本管理,提高资本管理精细化水平,着力构建“内外源补充并济、各级资本结构相协调”的可持续资本补充机制。

 

《商业银行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于2020年10月发布征求意见稿,修订内容主要体现在强化资本管理,对于金融风险防控和风险处置将由“攻坚”转为“常态化”,银行业再融资和资本补充将成为银行业的日常,监管政策将大力支持银行业资本补充,创新资本补充方式和工具,放开各种资本补充渠道。

 

2023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资本新规,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健全高效的资本监控与补充机制,着力引导商业银行高效、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同时,驱动商业银行以高效资本管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未来银行业应在严格落实资本新规各项要求的基础上,顺应政策导向,努力提升资本管理水平,着力构建“内外源补充并济、各级资本结构相协调”的可持续资本补充机制。

 

趋势十

 

数字金融已成为推动银行业持续变革、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未来银行业应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科技赋能业务发展。

 

数字金融是金融与科技结合的高级发展阶段,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为了推动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引导其规范化发展,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不断发布一系列银行业金融科技相关政策,尤其2021年后,对金融科技规划、数字化转型颁布一系列新政策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从顶层设计、组织保障、风险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及监管要求。

 

2021年12月《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发布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科技顶层设计,提出坚持“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发展原则,聚焦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

 

未来银行应加速信息科技系统建设,加快数字科技赋能发展,打造关键能力,赋能服务客户、赋能经营运行、赋能管理效能、赋能决策支持,加强数据治理基础能力,提升数据应用能力。

咨 询 中 国 · 智 惠 四 海

全国统一业务电话:400-8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