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指引
早在2005年,“市值管理”的概念就首次在国务院国资委文件《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被提出,“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进行业绩考核时,要考虑设置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指标”。
2019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高股东回报”等工作要求。
2022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中提出,鼓励中央企业将价值实现因素纳入上市公司考核体系,引导央企上市公司依法合规、科学合理推动市场价值实现。
2024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要在前期试点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量化评价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引导企业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表现。
2024年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这是证券监管方面首次以文件方式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进行规范和指导。要求上市公司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二、如何做好
国有上市公司要做好市值管理,可以围绕以下核心要素和策略进行:
明确市值管理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作为国有企业,首先应该结合国家战略、行业趋势和自身优劣势,制定市值管理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包括研究市场定位、核心竞争力、产品与服务创新等。
明确市值管理的核心要素。市值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销率(PS)等。其中,市盈率(PE)=股价/每股盈利,反映了市场对企业盈利的看法。市值管理可以通过提升每股收益(EPS)和市盈率(PE)来实现,即市值=每股收益×市盈率×总股本。
规划提升市值的策略。“内涵式增长”:通过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提升EPS;“外延式增长”:通过并购、注资、新项目的方法提升EPS;“提高市盈率”:通过成长性、投资者关系管理(IR)、分析师关系(AR)、媒体关系(MR)、企业社会责任(CG)和成分股策略等手段提高PE。
市值管理绩效考核。将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引导国有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等。
构建战略统领的组织结构。建立战略导向的组织结构,明确党委会、董事会、经营层等职责分工,优化股权结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升执行力与协同效应。
优化财务与资本结构。调整财务与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资本效率,包括优化债务结构、控制负债水平、降低财务成本,并关注资本市场动态,积极参与融资、兼并收购等。
人才激励与价值创造。构建人力资源的资本价值链,激发员工积极性,提供人力支持,完善招聘、培训、激励、晋升制度,鼓励员工参与创新和价值创造。合规运用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等方式,推动反映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回归。
推动创新与品牌价值提升。注重技术、产品、管理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坚定投资者信心。
利用数字化技术助力市值管理。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决策效率、准确性。收集、分析、挖掘内外部数据,为市值管理提供支持。利用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化数据处理、分析、决策,提高效率、效果,降低波动风险。
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推进。加强与政府、投资者、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市值管理目标共同推进。优化利益相关者关系,获取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市场资源等,为市值管理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通过上述策略,国有上市企业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等,综合运用商业模式创新、投资者关系管理、股权激励、股权再融资等多种手段,推动“市值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